解决方案

桩基监测

发布时间:2024-12-16 浏览数:108

一、监测目的及原理

1、静载荷试验

静载荷试验是确定桩基承载力最直接的方法,它直接模拟将来桩基受力条件,旨在检测试桩的极限承载力是否满足。试验时,利用反力装置,采用油压千斤顶加载,用连于千斤顶的压力表测定油压,根据千斤顶率定系数换算荷载,试验桩的沉降采用百分表测量。

2、低应变试验

低应变桩基动测技术以应力波理论为基础,利用低能量的瞬态或稳态激振法,在桩身顶部进行竖向激振产生弹性波,弹性波沿桩身向下传播,当桩身阻抗存在明显差异的界面(如桩底、断桩和严重离析等)或桩身截面积变化(如缩径或扩径)部位,将发生反射波,经接收放大、滤波和数据处理可以识别来自桩身不同部位的反射信息,据桩长计算桩身波速,以判断桩身完整性及估计砼强度等级并校核桩的实际长度。

3、声波透射法

利用混凝土强度(f)和声速(c)之间的相关性

f=acb        ( a、b均为回归系数)

检测混凝土质量。

4、高应变试验

高应变动测是以应力波理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。此方法是采用瞬态激振,使桩土发生相对位移,利用波动理论揭示桩土体系在接近极限阶段时的工作性能,评价桩身质量,分析桩的极限承载力。

 

 

 

二、监测意义

建筑工程事业的蓬勃发展,使得桩基在地基基础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。桩基工程质量对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有至关重要的作用,它是房屋质量的根本。在桩基础施工过程中,重视桩基检测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。合理的应用桩基质量检测方法,是不断提高桩基检测质量水平的重要保证,这样才能确保桩基工程质量。

在工程建设过程中,桩是将上部结构的荷载传到深层稳定的土层中的中间桥梁,它能够大大减少基础的沉降和建筑的不均匀沉降,所以桩基被广泛的应用在住宅、高层建筑、重型厂房、桥梁等工程中。桩基工程作为隐蔽工程,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的安全问题。若桩基发生事故,那么它的加固处理难度就会大大增加,若处理不当就会使整个建筑坍塌,造成严重的损失。因此,桩基检测就成了桩基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,研究它的检测方法就显得十分重要。

 

三、监测规范

1、静载荷试验

试验参照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《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》(JGJ106-2003)中第4节“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”进行。

试验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加载,即按一定要求将荷载分级加到试桩上,每级荷载维持不变至试桩顶部下沉量达到某一规定的相对稳定标准,然后继续加载,当达到规定的试验终止条件时,便停止加载,再分级卸载至零。

a.试桩的最大堆载不小于预估最大试验荷载的1.2倍。

b.试验分级:采用逐级加载,每级加载量为极限承载力1/10。

c.沉降观测:每级加载施加后按第5、15、30、45、60min测读桩顶沉降量,以后每隔30min测读一次。

d.沉降相对稳定标准:每一小时内的桩顶沉降量不超过0.1mm,并连续出现两次(从分级荷载施加后第30min开始,按1.5h连续三次每30min的沉降观测值计算)。

e.当桩顶沉降速率达到相对稳定标准时,再施加下一级荷载。

f.终止加载条件:

1) 某级荷载作用下,桩顶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5倍。

注:当桩顶沉降能相对稳定且总沉降量小于40mm时,宜加载至桩顶总沉降量超过40mm。

2) 某级荷载作用下,桩顶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2倍,且经24h尚未达到相对稳定标准。

3)已达到设计要求的最大加载量。

4)当荷载-沉降曲线呈缓变型时,可加载至桩顶总沉降量60~80mm;在特殊情况下,可根据具体要求加载至桩顶累计沉降量超过80mm。

g.卸载及其观测:每级卸载值为每级加载值的两倍,每级荷载维持1h,按第15、30、60min测读桩顶沉降量后,即可卸下一级荷载。卸载至零后,应测读桩顶残余沉降量,维持时间为3h,测读时间为第15、30min,以后每隔30min测读一次。

h.加、卸载时应使荷载传递均匀、连续、无冲击,每级荷载在维持过程中的变化幅度不得超过分级荷载的±10%。

2、低应变试验

试验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《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》(JGJ106-2003)中第8节“低应变法”进行。

3、声波透射法

试验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《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》(JGJ106-2003)中第10节“声波透射法”进行。

声测管的安装埋设:

1)声测管一般采用钢管,其内径比径向换能器外径大10~20mm,一般宜为50~60mm。钢管段与段之间用螺纹联结法(或用套筒联结法)联结。联结钢套管约10cm长。联结处要保证联结牢靠不脱开,密封良好不漏水,联结平整不打折,管内无异物保证通畅。螺纹口应缠生胶带或带漆麻丝。

 


2)声测管安装数量遵循: 每桩埋设2-3根声测管。其布置如下:

 

管与管之间上下应平行等距布置安装,一般采用一组3根等长的钢筋将声测管点焊固定,上下每隔2-3m加焊一组。声测管底部预先焊死,上端加盖,且上端口应高出桩顶300-500mm。

现场检测:

检测时,以每两根声测管为一组,三根以上以顺时针方向,两两一组。将收、发换能器分置于两个声测管中,从管顶(或管底)开始,以一定间距进行等高度的逐点对测,测试间距不宜大于250mm。

4、高应变试验

试验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《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程》(JGJ106-2003)中“高应变法”进行。

1)测试方法:

在离桩顶1D~3D桩身处对称安装一对力传感器和一对加速度传感器,重锤以自由下落方式垂直打击桩顶,瞬时冲击产生的加速度和力信号通过RS-1616K型桩基动测系统放大和A/D转换,变成数字信号传给微机,信号经过计算机软件的处理后存入磁盘,同时显示实测波形。

  

2)分析方法:

实测曲线拟合法(CCWAPC)是根据采集的实测曲线,在室内通过CCWAPC程序求解波动方程,得出桩的结构完整性、桩的极限承载力以及荷载与沉降关系的Q~s曲线。其计算的基本要点是通过对实测信号进行拟合实现的。分析时,先结合实际情况、资料、经验等,假定桩各单元参数、建立土阻力模型;然后以一根实测的曲线[Z*V(t)]作为桩顶边界条件输入,通过求解波动方程,反算出桩顶的另一根曲线结果[用Fc(t)表示],完成一次拟合。若计算曲线[用Fc(t)表示]和实测曲线[用Fm(t)表示]不符,则调整桩单元参数和土模型的各种参数,重新进行计算,完成下一拟合。整个拟合计算过程成为一种“实测→设定→计算→比较”的循环,直至计算曲线和实测曲线的符合程度不能进一步改善为止,此时各参数认为是最佳估算值,最终得到单桩承载力及其它桩土参数。CCWAPC法采用了连续的数学模型,它能为每一段桩身设定不同的阻力、阻尼和弹限,至于向上运动和向下运动时的土阻力和刚度也可以不等,甚至可以考虑桩身任意截面处的缺陷、桩底处的辐射阻尼以及连续锤击时的残余应力影响等。CCWAPC程序还可以将拟合完毕的总阻力划分成静阻力和动阻力两部分,然后绘制模拟试验的Q~s曲线和桩周摩阻力分布图。

CCWAPC分析软件输出的结果内容包括:

①应力和速度曲线;

②计算阻力分布和桩基受极限载荷作用下的应力分布;

③最佳的各种拟合曲线;

④模拟静荷载试验的桩顶沉降~荷载曲线和桩底沉降~荷载曲线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四、监测内容及设备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监测项

设备名称

设备型号

技术指标

设备图片

桩顶沉降监测

硅压式静力水准仪

SCE0627G

量程:0~1000mm...5000mm

(特殊规格可定制);

精度:±0.1mm;

分辨率:0.01mm;

测温精度:±0.1℃;

供电电压:DC 9~36v

 

桩底压力监测

振弦式应变计

RCE0350

测量范围:±3000με;

分辨率:≤0.05%FS;

综合误差:≤1.5 %FS;

测温范围:-35℃~+85℃(可定制);

测温精度:±0.5℃

 

钢筋应力计

MCE0180

测量范围:最大压应力 100MPa,最大拉应力 200MPa;

分辨力:≤0.05%FS;

综合误差:≤1.0 %FS;

测温范围:-35℃~+85℃;

测温精度:±0.5℃

 

桩体内力监测

土压力盒

PCE0270

分辨力:≤0.05%FS;

综合误差:≤1.0 %FS;

测温范围:-35℃~+85℃(可定制);

测温精度:±0.5℃

 

锚索测力计

MCE0190

测量范围:200~10000KN;

分辨率:≤0.2%FS;

防渗压力:≥0.3MPa;

测温精度:+0.1℃

 

桩体水平位移监测

固定式测斜仪

ICE0920

测量范围:±30°;

测量精度:±0.01°;

分辨率:0.002°;

输出频率:5~100Hz可选

 

GNSS位移沉降测量系统

SCE0680G

单点定位精度:<1.5m;

信号跟踪时间:冷启动<50s   温启动<30s  热启动<15s;

信号重捕获:<2s

 

 

 

 

五、监测前准备工作

(一)委托方的准备和配合工作

1、资料收集

在开始检测前,委托方应向监测单位提供:工程名称及建设、设计、施工单位名称;工程地质勘察报告;桩基施工记录。

2、道路畅通,具备380伏电源。

3、桩头处理要求:桩头应与地面相平(不得高于地面300mm);

桩头面应平整。

  

(二)测方的准备工作

1.现场察看,确定监测顺序,拟定进退场办法

2.静载测试前低应变测试,以确定桩身完整性

3.试验设备进场

4.安装反力装置

 

 

六、现场监测

试验工作准备就绪后,即可起表检测,起表前应取得委托方(或监理方)同意。现场检测人员轮流值班,按时抄表。压力表油压下降时,要及时补载。

  

 

 

 

七、监测报告内容

1.报告采用江苏省桩基检测专用格式,报告一式五份。

2.检测报告包括以下内容:

1)一般概况

包括工程名称;工程地点;测试目的;测试日期;勘察、设计及施工单位等。

2)工程地质概况

3)测试仪器、原理、方法

4)检测数量及检测位置平面图

5)实测曲线(带标注值)及相关说明

6)检测成果汇总及分析意见

全部试验结束后,第4天提交正式报告,报告中测试分析、复核、技术负责人栏目均由本人签名,以示负责。

 

 

八、质量保证措施

试验严格按照规范进行,原始记录真实可靠不得随意涂改。现场检测人员必须持有省建设厅颁发的《桩基检测上岗证》。严禁检测人员向施工单位提不合理要求。

 

 

九、安全保证措施

1、施工前所有参加施工人员集中进行行业技术及安全学习,施工期间严格执行本中心的安全管理规定。

2、项目经理对现场的安全负责,技术人员负责当天的安全。

3、起重指挥、司索工、吊车驾驶员的岗位责任。

1) 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、岗位责任制及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。

2)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,统一指挥,团结协作。

3)当班起重、司索人员应坚守工作岗位,不擅自离开工作场所。

4)起重人员要认真钻研业务技术,懂得起重设备、工具、吊车的基本构造原理和操作方法,做到熟练操作,作业前对吊索具和设备进行检查。吊车司机必须持证上岗。

5)作业人员发现设备和吊索具有较大隐患,危及人身安全时,应停止起重作业 。

6)作业人员应注意起重机的运行和吊装状况,若发现机件、零件、吊索具安全装置等故障或异常现象,应及时设法排除或进行维护保养,必要时应向单位领导或检修人员报告,待查清原因排除故障后方可继续作业。

4、堆卸载过程中的注意要求

1)作业者应按指挥信号进行,对紧急停车信号,不论何人发出,都应立即执行。

2)不准在高处抛材料、工具或工件,工作结束应将高处坠落物件清理收拾好,吊装物体必须稳定平衡。

3)吊桩作业应戴好安全帽,系好颈带。认真穿好防护用品。

4)在任何情况下,作业人员不准在吊运物的下面,吊臂下方也不得有人。吊物下方严禁站人。

5)吊起的重物在空中运行时不准碰撞任何其它设备或物件;禁止物体快速吊运冲击式落地;吊物不得长时间在空中停留。

6)指挥人员发出:“预备”信号时,要目视司机,司机接到信号在开始工作前应回答“明白”信号;当指挥人员听到回答信号后,方可进行指挥。

5、吊车司机严格执行特种作业规范中的十个不准吊

1)指挥信号不明或乱指挥不吊。

2)体重量不清或超重负荷不吊。

3)斜拉物体不吊。

4)重物上站人或浮置物不吊。

5)工作场地昏暗,无法看清场地、被吊物及指挥信号不吊。

6)工件埋在地下不吊。

7)重物棱角处与吊绳之间未加垫衬不吊。

8)吊索具达到报废标准或安全装置失灵不吊。

9)靠近电线、高压线不吊。

10)工件捆绑、吊挂不牢不吊。

6、汽车驾驶员应持照开车,倒车时车后应派专人指挥。

7、由安全员进行检查,有违规行为的给予警告或进行处罚,情节严重的汇报到总公司。

  

留言咨询

提交

信息提交后,将有专人联系您!